2021-09-18 ↔ 2342阅读

了解压力性尿失禁

压力性尿失禁在女性中比较常见。这种疾症虽然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直接影响,但却可以影响生活质量,较为严重的患者常常在大笑、打喷嚏、咳嗽、搬重物等发力的时候出现漏尿情况,非常尴尬,给生活带来很大不便,久而久之还会影响人的心理。

咳嗽

根据国内外统计数据来看,成年女性尿失禁总发病率在30%左右,随着年龄的增长,发病率也越来越高,在50岁时,发病率可达约50%。其中,压力性尿失禁所占比例较多。
压力性尿失禁大多是由于盆底肌功能受损导致的。正常情况下,人的储尿和排尿是通过膀胱和尿道协调配合完成的,尿道就相当于排尿的阀门,在不该排尿的时候应紧紧关闭。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时,尿道的“阀门”因盆底肌功能障碍而无法保持关闭,就会漏尿。
人体排尿的阀门共有两道,一道是靠近膀胱的尿道内括约肌,受大脑控制,在储尿期不会打开;另一道是外括约肌(与盆底肌相连),受人体主观意识控制,在尿液储存到一定量,有尿意但却在主观上不愿意排尿时,我们的主观意识就会收缩盆底肌,紧紧关闭第二道阀门。若盆底肌功能较弱,就无法紧紧关闭尿道阀门,当身体发力导致膀胱压力增大时,盆底肌就容易向下移位,尿液就会流出来。

盆底肌的损伤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关系非常密切,而引起盆底肌损伤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怀孕和分娩。怀孕时,随着时间的增加肚子越来越大,每当站立时,大部分的压力就作用于盆底肌,这种长期、持续的压力就容易对盆底肌造成慢性损伤。分娩时,也是对盆底肌的考验,如果盆底肌的条件本来就不够好,就容易造成盆底肌过度牵拉、撕裂的情况,也会对盆底肌带来损伤。这里能做的就是在怀孕时,不要把孩子养得过大,自己也不要太胖,这样就能减轻对盆底肌的压力,最后也能让胎儿更顺利的分娩,减小对盆底肌的损伤。另外,也可以在怀孕期间尝试锻炼盆底肌,让盆底肌有更强的耐受力,减少损伤机会。

女性尿失禁发病率

身体过胖也会增加盆底肌的压力,因此,减轻体重也是对盆底肌的保护。
经常蹲着做家务,也会增加盆底肌的压力,若有此习惯应尽量改善,有助于盆底肌健康。
便秘或长期慢性咳嗽对盆底肌也会有损伤,不管是排便还是咳嗽,都有向下用力的情况,长期的便秘、咳嗽,自然会对“吊网”(盆底肌是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,犹如一张“吊网”,兜着尿道、膀胱和直肠等脏器)似的盆底肌造成伤害。有此情况者要及时想办法改善(使用坐便时,可脚踩约20厘米高的小凳垫高,增加直肠和肛管的角度,让排便更顺畅;另外,排便时要集中注意力,避免因看杂志、刷手机等增加上厕所的时间)。

膀胱与尿道

如果只是轻度的压力性尿失禁(也可以在未发生时提前预防),除习惯的改变外,还可以通过锻炼来增强盆底肌的力量。锻炼之前先要找到盆底肌,可以在排尿排到中间比较急的时候,试着停止排尿,如果盆底肌力量较好,就可以憋住,反之,就很难憋住,这也是验证盆底肌力量是否足够的方法,也是感受盆底肌收缩的方法。
可通过如下方法改善盆底肌力量。主观收缩盆底部位的肌肉(内部肌肉发力提起盆底),可以感觉到尿道和肛门在收缩、向上提,力量好可以坚持10秒,力量不好坚持3-5秒也可以,然后放松(收缩多长时间就放松多长时间),每回可以做10次-30次,但要根据个人能力,不要让盆底肌超负荷,否则也会伤害肌肉。还可在1秒钟的时间内,收缩、放松盆底肌各1次,持续10次-30次,有助于快肌的锻炼。快、慢肌结合锻炼会有更好的效果。
如果感觉盆底肌使不上力,无法很好地完成盆底肌收缩、放松的锻炼动作,也可以采用被动地锻炼盆底周围肌肉来改善情况。这里用到的是很常见的“臀桥”动作:躺在垫子上,膝盖弯曲,脚掌、背及臀着地,然后臀部用力将臀部及背部抬起,使膝盖到肩膀呈一条斜线,保持几秒钟,然后由背部、腰部再到臀部逐节放下。另一个动作是:跪在垫子上(小腿与大腿呈90度),双臂伸直,手掌撑地,然后将右侧腿抬起、伸直(以右侧为例),同时将对侧手臂(左臂)抬起并向前伸直,坚持几秒后回来,再换另一侧做。以上动作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做10次左右为一组,每天2-3组,长期坚持锻炼,也可改善盆底肌的状态。

臀桥

若是中、重度的压力性尿失禁,通过手术治疗一般会有较好的效果。目前用得最多的是叫吊带手术,属于微创手术,在尿道口下方放一个带子,平时与尿道口留有一点距离,在咳嗽等发力动作,尿道向下增加压力的时候,带子就会托住尿道并施加反弹力,就减小的盆底肌的压力,就能避免漏尿情况的发生。

压力性尿失禁吊带手术

微信扫码关注
(也可用微信搜索公众号“劲来吧”)

公众号二维码

0 个回应

留言